
钱国宏
谷雨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也谓“谷雨节”。“雨生百谷”,谷雨因是传统的农令节日,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节日风俗,它们像一幅幅缤纷的画面,铺展在神州大地上,散发着传统而神秘的魅力。
采茶: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着谷雨摘茶的习俗。当地人认为,喝谷雨这天采摘的新茶可以清火、辟邪、明目。因此谷雨之日,男男女女相约走上茶山、走进茶园,在处处茶歌声中采摘新茶。那茶,便是有名的“雨前茶”。
食椿:民谚语曰:“雨前香椿嫩如丝”,因此北方一些地区有“谷雨食香椿”的风俗。谷雨前后,香椿新芽初绽,醇香爽口,富有营养,人们采来香椿,或炒或拌或焯或调汤,吃得是津津有味。营养学家认为,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谷雨时节吃香椿,确实有“春补”的作用。
祭海:沿海一些地区至今流行着一种“谷雨节祭海”的习俗。谷雨时节水暖鱼旺,是“海捕”的佳期,故民谚曰:“骑着谷雨上网场”。出海之前,渔民们企盼平安出海、满载而归,便纷纷在谷雨这天举行“海祭”仪式,谷雨节也被渔民称为“壮行节”。“海祭”时,渔民们将肥猪、饽饽、鞭炮、香纸等供品浩浩荡荡抬至海边,然后在锣鼓声中,燃鞭放炮,面海而祭。“海祭”仪式过后,渔民们便雄心勃勃地张帆出海捕鱼了。
贴符:在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着一种“谷雨节禁杀五毒”的民间习俗。谷雨节前后,为避免进入高发期的害虫祸害庄稼,人们一边下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驱凶纳吉。“谷雨贴”多采用黄表纸制作,酷似年画,上面刻绘有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迟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用以“镇慑五毒”。
走亲:南北方一些地区至今还流行一种“走谷雨”的风俗,即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相互探望,叙旧谈新。吃过午饭后,人们还相约到野外去“踩青”,在“踩青”的过程中愉悦精神,开阔视野,体味亲情。
赏花:谷雨前后牡丹盛开,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至今流行“谷雨三朝看牡丹”的习俗:谷雨时节,各地纷纷举办“牡丹花会”,人们徜徉在花海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
祭祖:陕西一些地区流行着谷雨祭祀文祖仓颉的习俗,据说此习俗已流传千年。仓颉号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赐以“仓”姓和一场谷子雨,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白水县境内现建有仓颉庙,谷雨节这天,人们纷纷到庙中祭祀。
洗浴:在西北一些地区,人们把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据说用“桃花水”洗浴可消灾避祸,所以谷雨节这天,家家都派人去挑“桃花水”,用来洗浴,同时还举行射猎、跳舞等相关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