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钢铁记者站 王晓光 通讯员 邱学涛
作为鞍山钢铁的重要生产线,鞍钢股份热轧带钢厂1780产线承担着多项重点订单生产任务,面临产量指标和产品结构双重升级压力。特别是取向硅钢进入量产阶段,O5汽车板等高级别品种钢的市场需求量持续上升,产线提效降本任务艰巨。
“面对不断升级的生产任务,1780线如何进一步提升产能?”
“如何提高取向硅钢、O5板产量,满足供货需要?”
1780线生产作业区作业长马良带着这些问题开展立项攻关,并提出“开发取向硅钢‘2+2’生产模式,提升取向硅钢生产效率”等4项建议。“提质增效是热轧带钢厂的生存之本,保品种保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是最捷途径,必须通过聚焦生产难点突破,实现产能指标与产品结构效率双提升。”马良坚定地说。
有了方向,说干就干。马良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关键点,与该厂职工张福多、杨承宇、殷敏等人主动放弃个人休息时间,观察、总结现场经常出现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并结合近年来1780线生产模式与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反复钻研、大胆创新,利用电脑对各种数据进行仿真分析,模拟对比每一种影响现场生产节奏与效率的因素,不断研究和调整建议方案。
在攻关过程中,马良等人通过实施“2+2”“2+X”取向硅钢生产模式,先后解决了工艺保障、计划编排、事故影响等难点,彻底破除取向硅钢生产效能的制约,大幅减少配轧料使用,为取向硅钢量产提供坚实保障。与此同时,他们打破传统固有思维,通过推进粗轧“3+3”极致自由轧制、“冬夏两季”工艺制度、设备紧凑运行等改进措施,将平行轧制改为自由轧制再到无限制轧制,将固定工艺改进为按季节变化调整的灵活方式,推行“向秒要效益”的出钢节奏,基础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线应对外部变化能力进一步增强。
该建议实施后,该厂1780线年增产9.54万吨,吨钢成本降低,全年实现创效5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