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连成 男,54岁,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鞍钢矿业齐大山分公司首席工程师。他坚守技术创新初心,扎根冶金矿山30年,组织完成的科技项目“金属露天矿山智能开采基础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获2022年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型金属露天矿全流程智能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3年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负责推进的齐矿智慧采矿项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工业互联网5G全连接工厂试点”等4个奖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2项,国际、全国发明展金奖3项、银奖5项;马连成创新工作室累计创效5000余万元。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工匠精神践行者”、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曲晓东 男,47岁,中共党员,鞍钢股份热轧带钢厂1780线值班长。他扎根生产一线26年,申报专利13项、专有技术3项,发表论文4篇,解决多项影响产品质量和设备稳定运行的疑难问题,各项创新成果累计创效上亿元。多次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新品种试验,参与和修订20项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说明书,是鞍钢集团第一位同时获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职称的职工。他带领团队首次达到高速度轧制头、中、尾±20℃的控制精度,实现指标的重大突破。参与大国重器特殊用钢生产调试任务,大幅提升板形合格率,为国家战略用钢稳定批量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铁 男,40岁,中共党员,鞍钢股份炼钢总厂连检三作业区主管工程师。他是同时拥有高级技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双高双师型”职工,入选了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培养计划,被誉为全国钢铁行业真空精炼专家。多次解决国外专家束手无策的行业技术难题,攻克多项国外长期垄断的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有力支撑“国之大者”钢铁材料供给安全自主可控,挺起了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是践行“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青年典范。获全国发明金奖4项、银奖4项,国际特别嘉许金奖1项,国际发明金奖3项;国家专利授权38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9篇。兼职辽宁团省委副书记,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设备大工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世谊 男,51岁,中共党员,鞍钢工程发展重机公司灵山机械厂重型作业区16米数控立车操作者。他扎根一线31年,努力钻研数控技术,凭借高超技能解决机械加工难题,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创新精神的时代践行者。他发扬工匠精神,在企业急难险重任务中屡立战功,完成国内最大直径Φ5.1米×22米圆筒混合机、国内首件三峡下环等加工任务,产品以过硬的质量擦亮了“鞍钢品牌”。作为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带头人,他带领成员传承技艺,培训职工400余人次,5名徒弟成为技术骨干;他发挥领航作用,获专利及专有技术6项,创新成果75项,创效1358万元。曾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郭鹏 男,46岁,中共党员,本钢板材热连轧厂2300生产作业区特级技师。他立足岗位完成科技攻关30余项,创效6000多万元;主持的“降低热轧在线切损”项目,保持着国内同类型轧机切损先进水平;负责的2300产线增产提效项目入选2022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编制两套轧机模拟操作系统,应用在技术比武考核中;拥有7项国家专利,13个技术项目、5个QC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作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工作室、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领创人,他编写了100余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录制教学视频20余部,培养操作技能人才20余人,徒弟中涌现出多名技术状元。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勇 男,51岁,中共党员,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专项产品研究所所长、鞍山钢铁一级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项,未来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任务1项,鞍钢集团重大科研课题2项,鞍山钢铁卓越计划、领军计划等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5项,发明专利授权43项。负责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0多项,完成全球首发产品3项。他带领团队实现鞍钢核电用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建四大系列核电用钢产品,累计开发50多个牌号。近五年先后完成核电、容器等能源用钢供货约180万吨,创效约9亿元。曾获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省学术头雁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丽娜 女,49岁,中共党员,鞍钢众元产业绿色资源科技公司微粉作业区副作业长。多年来,她坚持扎根基层生产一线,聚焦冶金固废循环再利用主题,持续开展创新攻关,主导实施改造项目50余项,累计创效超千万元。她总结出磨机高效运转操作法,使设计产能为60万吨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她主导实施全国首套矿渣粉立磨高压主电机半直驱节能改造生产调试,每年可节能降本120余万元,在全国矿粉生产线节能改造领域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在她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60多项创新攻关项目,直接创效1100多万元,2022年获评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孙群 男,52岁,中共党员,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一级专家。参加工作29年来,一直从事新钢种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具有极强的理论功底和研发能力。他负责的“低成本合金使用及相关炼钢工艺的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低碳铝镇静钢合金化后置、普通磷铁代替低碳磷铁、球状电解锰代替金属锰等工艺优化。“基于钢包功效智能系统的炼钢过程物质能量流管控技术”项目,使炼钢物流与能量流得到有序管控,年创效约1700万元。他先后承担、参与科研课题百余项,获得鞍钢级以上成果44项,拥有授权专利49项、专有技术62项,起草制订企业标准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9篇。曾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优秀科技工作者、鞍钢科学家等荣誉。

罗佳全 男,62岁(延迟退休),中共党员,本钢设备工程公司首席技师。他在高压电缆故障查找领域有其独特的绝招绝活,处理电气故障数不胜数,累计为企业挽回各类经济损失上亿元,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电气专家,被身边工友誉为工人中的“奖项大满贯得主”。他领创的罗佳全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8年晋升为国家级工作室,2019年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辽宁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022年被辽宁省总工会确认为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盟主。工作室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辽宁省工法4项、企业工法5项。辽宁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梁恩荣 女,46岁,中共党员,攀钢工程公司修建分公司焊工培训中心教师。她是同事眼中的女“焊将”,工作27年来吃苦耐劳,苦练本领,斩获鞍钢集团和攀枝花市、四川省焊工比赛第一名4次。她是学员心中的“严教头”,在焊工教师岗位兢兢业业,授业解惑,12年来培训学员5956人次。她是攻坚克难的“及时雨”,近五年受邀解决焊接技术难题70余项,足迹涉及攀枝花、西昌、成都、深圳等地。她是创新路上的“追梦人”,攀枝花市梁恩荣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工作室累计完成创新成果60余项,综合创效2.2亿余元。党的二十大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