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旭
填写好《入井安全须知》、穿戴好防护用具之后,跟随工作人员登上防爆井下指挥车,直奔井口……1月17日,记者来到鞍钢矿业眼前山铁矿,准备下井采访。出发前,记者的兜里还被塞进一个银行卡大小的定位器。
随着指挥车缓缓驶入井下,明媚的阳光在身后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巷道顶部的照明灯光。伴随着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我们沿着宽敞、平坦的巷道向大地深处进发。
20多分钟后,记者来到负285米水平作业面。此时的巷道内,撬毛台车和井下铲运机正在有序作业。
该矿工程建设指挥部主任工程师吴东海告诉记者,现在的作业是为采用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进行大规模集中放矿做着最后的准备。“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具有高效、安全、低成本、作业灵活等诸多优点。我们矿应用该技术,在国内地下铁矿开了先河,并为我们矿具备千万吨年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吴东海进一步解释说。
井下作业有序,井上远程大屏幕上生产数据实时更新。
离开井下,记者来到该矿智慧管控中心,见到了安全管理室主任工程师李云涛。站在大屏幕前,他告诉记者:“安全监测系统上的蓝色动态图形是咱们下井带的定位器发出的反馈信息。有了科技支撑,我们的作业安全更有保障!”
在智慧管控中心大厅深处,工作人员正通过摇杆远程操控井下无人铲运机进行采矿作业,他的操作像在打游戏一样。“我们矿在负235米水平作业面建成了国内首个井下无人作业综合示范区,利用4G/5G+WIFI6多元融合网络实时监控每一个生产环节,真正让‘矿工下井’成为‘过去时’!”吴东海说。
吴东海还高兴地告诉记者,2024年,眼前山铁矿实物劳动生产率同比增幅达到26.1%,在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统计的34个地采单位中排名第三位。今年开年至今,矿石产量同比提升27.1%。
站在现代化的智慧管控中心内,记者深切地体会到,是科技让这座拥有6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焕发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