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乱花一分钱


雷锋从小是在苦水中泡大的,早已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习惯。他在工作中节约,在生活上也非常节俭。

工友易秀珍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雷锋从湖南来,用一个旧的蓝布包袱皮,里面一床旧棉絮,连被里被面都没有,不知他是怎么盖的。一件旧的白色半袖上衣,两条旧裤子,有一条还打着补丁,两件蓝色上衣洗得发白,有一件也破了,还有一件毛衣,再也没有其它穿的了。”

雷锋是三班倒工人,白班、中班、大头班(夜班的俗称),特别是大头班交接班,如果接班晚了,下班工人半夜就坐不到通勤车,所以倒班工人必须掌握好时间,手表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个必需品。

有一次,雷锋被易秀珍和其他几个工友拽去跳舞,他穿着一件褪了色的蓝上衣,旧裤子的膝盖上还打着补丁,脚上穿一双洗得褪了色的胶鞋。雷锋穿着这样一身衣服和一向爱美的杨必华跳舞,一土一洋对比着实明显。

有一天下班,易秀珍正遇到雷锋,他还是穿着补丁裤子旧胶鞋,她实在忍不住了,就对他说:“小雷呀,你自己一个人,又没有任何负担,上班四五个月了,买一身像样的衣服吧,能穿得时间长点。”

张月棋也一再劝说雷锋:“春天来了,该换季了,当买的衣服就该买两件。”

雷锋终于答应:“买、买……”

就这样,在工友的劝说下,1959年3月份,雷锋买了一件棕褐色的新皮夹克、一条深蓝色的新料子裤、一双黑色新皮鞋和一块旧手表。

杨必华见了穿上这身行头的雷锋,连连说:“不错,不错,现代化的工人就该是这个样子!”

张月棋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整整一个春天过去了,奇怪的是,在我的印象里,雷锋似乎从未穿过这套新衣服。皮鞋是穿过的,那是跟我们去跳舞的时候,我们每次约他出去玩,他还是穿那身旧衣服,而且又多了个把补丁。”

在张月棋和几名工友的追问下,雷锋拿出了望城县委书记赵阳城写给他的一封信,并说:“你们看了这封信就明白了。”

原来,雷锋到鞍钢后,还经常给帮助过他、教育过他的望城县委领导同志写信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赵书记在回信中写道,希望雷锋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更加自觉地接受党的培养教育,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艰苦奋斗,永不忘本,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真正的工人。

雷锋告诉工友:“我买了那套衣服后,接到了赵书记这封信。对照我到鞍钢以后的思想变化看这封信,越看越感到不安,就像赵书记站在我的面前说:‘小雷呀,你忘了自己是个苦孩子,可不能忘本。’我从农场来到钢都才几个月,正在学徒,工作还谈不上有任何贡献,现在就讲究起穿戴来,确实有点忘本。”

从那时起,雷锋就把这套衣服压在了箱底,再也没有穿过。

其实,雷锋生活俭朴,从不乱花一分钱,处处精打细算,厂里很多人都知道。

车间主任于明谦在回忆文章中这样记述:“雷锋同志平时的生活是比较俭朴的。记得他上下班总是穿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

雷锋的师父李长义也说:“在生活上,雷锋安排得井井有条,月月有剩余。每月开工资前,他事先把钱计划好,留出必须用的,剩下的全部存入银行。”

和雷锋一起工作过的原化工总厂工人刘大兴回忆道:“雷锋生活非常俭朴,从不轻易花一分钱。衣服、袜子破了,总是自己缝补。食堂里有好菜,他也不买,平时只喝大菜汤,有事上街经常是步行,就连寄信也多是把别人寄来的旧信封翻过来再用。”

雷锋是怎样花钱的?和雷锋从湖南坐一列火车来鞍钢的原化工总厂工人邹本国回忆:“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雷锋拿着一件上衣到补衣服那儿去补,听说要五角钱,转身就回了宿舍,拿起针线自己补起来。每次从友好街去市内,他都不主张坐电车。有人说过,雷锋对钱很重视,我说重视是重视,这得分怎么解释。遇到有困难的工友和群众,雷锋却不拿钱当回事,总是慷慨解囊,热心相助。”

(本文摘编自《鞍钢英模故事·雷锋在鞍钢的4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