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我坚持立足岗位、扎根基层,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
立足岗位、精益求精,创新“飞剪切损控制”操作法。我提出的“降低热轧在线切损操作法”是在保证轧制稳定前提下,通过减少热轧飞剪头尾剪切长度,降低切损率,提高在线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在减少剪切长度的同时,保证剪切质量是该操作法的难点。为此,我与工艺、生产操作、电气、机械四方面专业人员反复研讨、试验,优化飞剪剪刃磨削精度控制标准,剪刃间隙测量及装配精度控制标准,总结出飞剪剪切长度标定方法、飞剪剪切长度补偿量控制方法、粗轧板形控制标准等5项内容,并形成4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该先进操作法实施后,平均月切损率降低到0.39%,并创造出月平均在线切损率0.34%的行业纪录,在全国宽带钢热轧机组中名列前茅;在线成材率提高0.16%,月可减少切损量720吨,相当于每月少切废27个钢卷,剪切可靠性大幅提升。
扎根基层,求真务实,一线岗位有“大作为”。我们将先进操作法项目的确定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入手,从主要产品入手,从关键环节、关键工序入手,从职工绝招、绝技入手,挖掘一线技术、操作人员工作中的“小技巧”,激发一线职工“学技能、比贡献”热情。在总结先进操作法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好点子、好创意从无到有、从纸面到现实的不易,感受到一线职工的聪明才智。厂里大力支持开展先进操作法工作,开通二维码自助申报渠道,缩短申报流程;让专家和一线职工共同参与项目评审,使评审更加客观。
近年来,我所在的创新工作室获得本溪市最佳先进操作法1项;入选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项目1项;获评鞍钢集团先进操作法、鞍钢集团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一等奖各1项,本钢群众性创新创效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我本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
未来,我将在先进操作法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中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聘请更多的技术专家为一线职工开展技能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带动身边更多职工投身到创新兴企中,努力为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